门前一棵榆

黎若凉:

这是个知乎回答,自运到lof来。

顺手一个链接传送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67896039/answer/334682199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因为专业的缘故,对于访谈中流露出的人的思想会格外关注一些。尹老师之前不算红,采访不是很多,但是就在不多的字句中间,足够可以发觉,“他真的是个蛮有趣的人啊”。 

切口小一点,目前最吸引我的,是那份普鲁斯特问卷。(如果有专访,那一定就是专访了!日常盼望尹老师有优秀人物专访!) 

有说普鲁斯特问卷并不是普鲁斯特本人发明,只是因为他的回答足够吸引人;也有说在13和20岁时,普鲁斯特各做了一次问卷调查,后来做这份用于考察人生活态度、思想观念、人生经历的问卷,成为了巴黎沙龙的流行环节。 

尹老师的回答如图二。

这段访谈是《红秀》专访里的一段,从开头,到每一个回答我都很喜欢。 

尹老师说自己最害怕的问题就是问“最”,但是他每一个关于“最”的回答,都切中红心。

“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”,他说不自知时才有幽默,其实在“不自知”的状态下,人的一切美好表现都显得更加自然。在尹老师身上,就是他常常发呆摆出很懵表情的时候,流露出的可爱和憨态,会让你觉得“这真的是一个已经30+的人了吗”。 

《路过未来》在戛纳时,他在路上赤脚舞蹈——我不知道是不是舞蹈带给他的,那种一旦投入就忘我的、舒展的生命状态,真的太美好了。 

在另一个名叫《尹昉:神选之人》的采访里,尹老师说自己发呆的时候思考的问题通常是生命本质,最近在看的书是《四大圣哲》,电影则是阿斯哈·法哈蒂的《过往》,但是在被问到“舞蹈、电影、音乐”哪个不可缺失时,他说:“这三个都可以缺失。” 

这三者在尹老师生活中都是有分量的——舞蹈,他小时候学芭蕾五年,厌倦程式化的舞步后放弃舞蹈,大学念了工商管理,毕业从事的是与舞蹈无关的工作,但在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之后,又重回舞蹈领域;电影,作为他能够感受和体验生命中具体瞬间,与生活沟通的途径,被他认为是比舞蹈更接地气的方式;至于音乐,尹老师觉得音乐很难成为他的消遣,“我会像看书一样听音乐,去研究音乐”。 

说到这里,去翻了一下尹老师的网易云歌单,发现一百多首听过的音乐里,还是有一些和我重合的作品的……我会觉得他的气质更古典一些吧,看到一些熟悉的歌之后,难免会有“神明不再那么遥远”的感觉。 

拉回来。他说“这三个都可以缺失”,我想不出有什么可以评价这个答案的词,大概唯有“通透”而已。 

问卷中第17道关于死亡的问题,尹老师希望的方式是“自我了断”。他相信轮回和一些无法想象的生命形态,哪怕是“尘埃”。 

突然想起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的那一期。蛋总和许老师这个出名的观点碰撞。

是p1

尹老师说的“尘埃”,和蛋总所做的烟消云散的自我准备,应该还是有一些相似的。并非是全然否定自己所能做出的成绩和贡献,而是在自己走到死亡的那一步时,有谦卑和乐于接受的觉悟。 

第一条和第五条。“完美的快乐,是所有的发生,你都乐于接受。”最大的成就是“我存在”。Vogue的访谈题目,也正是从尹老师的回答中取的。 

“会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的人吗?” 

——“会觉得自己是神选之人,因为我总能感觉到幸运。” 

我想象不出比这更符合我心意的生活态度:相信生命的美好,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骄傲,并努力让自己的存在有价值有意义,但同时又从容淡定地去接受不经意、未知的事物与经历。 

说他没有遗憾吗?那当然是有的。“让妈妈重生”和希望家庭不要破碎的心愿,会让带着粉丝滤镜的我在自己的情绪中添加许多的心疼。很多时候,原生家庭的不圆满,往往带来更深切的思考,让人对爱、归属等物更看重,也有更敏锐的体察。 

尹老师必然不会是一个完美的人——完美本身就不存在。不然也不会有粉丝在他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表现中寻找世俗的、烟火气的一面,但他是一个值得被爱的演员,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。 

我有位朋友给自己取了个很神奇的英文名,后四个字母是“them”。他解释说,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以及人的经历,会微小而持续地改变一个人,所以每一个在自己生命中出现并参与的人,都格外重要。 

尹老师的经历,是慢慢地塑造着尹老师的,家庭、朋友,对舞蹈的重拾,对演员职业的兴趣……但是在“被塑造”之外,保留一点固执的初衷,一点不会被塑造和雕刻的部分,也是必须的。他的不自知的天真、好奇,是源源不竭可被发掘的珍宝,也是他与世界连接的触角吧。 

毫无头绪地吹了这么久,用一句歌词来概括尹老师给我的感觉,那就是“能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于我的心尖,让我开始有些期待这个世界”。 

所以总结一下,尹老师,他是一个内心丰富,值得被爱,珍宝一般的人。

评论

热度(109)